首页单元作文初二上册单元作文

初二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单元:初二上册第五单元 /更新:2022-12-16 22:51:16

写作指导

  • 写作要求
  • 写作提示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世间万物都有各自的特征。要把一个或一类事物说清楚,首先要抓住其特征。回顾一下《蝉》这篇课文,看作者写“蝉的卵”,分别抓住什么特征来写。

抓住事物的特征,要善于观察和比较。既要注意事物的总体面貌,也要观察其局部。事物大都有主体部分或关键部分,而这往往最能体现它的特征,观察时要特别注意。还要注意比较,例如同是图书馆,其外观、内部格局会有所不同,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比较,把握住所要说明的图书馆的特征,就容易把文章写清楚了。

除了突出每个事物的独特之处,还要注意表现一类事物的共同特点。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每处园林都有不同的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也各有特色,似乎很难找到共同点。叶圣陶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他就抓住这个共同点,让读者对苏州园林之美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恰当引用资料,有利于说清楚事物的特征。这些资料包括数据、图表、历史文献、研究资料等。例如《中国石拱桥》里引用《水经注》的记载,说明石拱桥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进行说明时,列举了很多数据,使对象的特征更具体、准确。

有时还可以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的说明方法,既突出事物的特征,同时也避免文章枯燥乏味。例如《中国石拱桥》开篇便说“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虽不是严格的定义,却一下就把石拱桥最“显眼”的特征勾勒出来了。又如《梦回繁华》这样说明《清明上河图》节奏感极强的特征:“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以乐喻画,以简驭繁,有助于读者理解这一比较专业的内容。

写作实践

一 利用下面的材料,抓住坎儿井的一两个特征,整理出一篇说明文。题目自拟,不少于 300 字。

①新疆地区多山地、盆地,气候十分干旱,山地承接了较多的降水,成为干旱大地上的一座座“湿岛”。这些水源因干旱区的高温蒸发而大量丧失,为保护这些宝贵的水源,新疆各族人民创造出坎儿井这种利用地下水的巧妙方式。

②坎儿井,其实是一种井、渠结合,在地下引用地下水进行灌溉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它依据山势坡度,按引水路线在地面挖出许多竖井,并在地下将这些竖井连通成渠,使深层地下水逐渐转变成浅层地下水,在需要水的地方引出至涝坝(蓄水池),然后引至农田灌溉。由于水在地下运行,不受地面高温蒸发的影响,保持了水量常年稳定;经过地层过滤,井水也变得清澈甘甜。

③关于坎儿井的来历,比较流行的说法有三种:一是“井渠说”,认为坎儿井与汉武帝时期凿井渠引洛水的史实关系密切。二是“西来说”,认为新疆的坎儿井是从拥有坎儿井最多的古波斯(今伊朗)传来的。三是“本地说”,认为现存最古老的坎儿井通水时间距今已约 500 年,坎儿井很可能就是新疆本地的产物。

④不论坎儿井起源于何时何地,可以肯定的是,它是生活在干旱高温的山地、盆地的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有了坎儿井,他们就有了生存的基础。

⑤坎儿井的开凿是十分艰苦的。在开挖线上,每隔数十米就要挖一口竖井。井下渠道开挖靠点油灯作业,总工程量非常大。而且,挖井人还需要知道什么地方地下有水,从开挖处到出水处要挖多少竖井,每个竖井需挖多深,这都要有丰富的经验。

⑥坎儿井起挖在山地,出水在盆地绿洲,平均长度在 3 000 米以上。吐鲁番盆地坎儿井的总长度超过 5 000 千米,可与京杭大运河相媲美。

⑦ 20 世纪 50 年代末,新疆共有坎儿井 1 784 条,年出水量 6.826 亿立方米,灌溉面积 36.3 万亩。但随着地面引水工程的建设和机井的普及,加上开挖极为困难,坎儿井在灌溉方面的地位不断下降。2003 年,新疆的坎儿井数量已锐减至614 条,年出水量减少 56%,灌溉面积减少 52%。

⑧目前,坎儿井的抢救工程已全面启动,有越来越多曾经干涸的坎儿井又流出了汩汩清水。人们已经认识到,与现代引水技术相比,坎儿井有着保护、净化水资源和不消耗其他能源的优势,其文化价值更是不可估量。

(改编自胡文康《地下人工长河——坎儿井》)

提示:

1. 仔细阅读材料,归纳坎儿井有哪些不同方面的特征。

2. 材料中坎儿井的各个特征既有相对的独立性,相互之间又有联系,写作时要注意这一点。

3. 利用材料整理文章不等于节录、照抄,要根据自己的思路,整合、组织材料,还要对材料的表述方式做一定程度的调整。

二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建筑,它们或外观独特,或历史悠久,或有重要的意义,或有特殊的功能。写一篇说明文,向大家介绍某一建筑。题目自拟。不少于 500 字。

提示:

1. 这一建筑可以是单体建筑,比如一栋楼、一座桥,也可以是群体建筑,比如一条街巷、一片塔林。

2. 抓住建筑的特征来写,注意介绍建筑的位置、外观、用途等。

3. 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可以先总说建筑的特征,然后再加以具体说明。

三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不少物品,比如毛巾、炒锅、电视机、手机、自行车等。选取你最熟悉的一种物品作为写作对象,查阅相关资料,以《我的生活少不了它》为题,写一篇说明文。不少于 500 字。

提示:

1. 观察物品的外形,想一想它是什么材料做的,这种材料有什么特点,这个物品有什么用途等。从中选取反映物品主要特征的内容做重点说明。

2. 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说明事物。比如写自行车,可以先写外形特点,再写自行车的制造材料以及这种材料的特点,之后写自行车的性能特点、骑行感受等。

3. 恰当运用各种说明方法,也可适当运用文学手法,增强说明的效果。

写作指导

指导一:怎样写好普通说明文

说明文的运用范围相当广泛,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无论交流思想、介绍情况,常常要用到说明文。这里着重谈谈普通说明文的写法。

1.必须抓住特征

所谓特征,就是指事物所具有的独特的地方。任何事物都有各自的特征,这也是它区别于其它事物的主要标志。要准确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活板》介绍我国古代的印刷术,就当时说:"活板"这种印刷术的主要特征是"活"。因而文章在介绍中自始至终抓住了这个特征,把活板的印刷历史、制作方法和使用方法,介绍得十分清楚使读者有了确切的了解。

能不能抓住事物的特征,主要取决于作者对事物有没有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研究。这就要求在寻找事物的特征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对该事物进行仔细、深刻的观察;二是要进行认真比较,只有比较,才容易发现事物独特的一面。例如《玉雕《三奔玉马》》写了三匹马的姿态:前面的一匹黑马:“三蹄腾空,回首后顾,神态略显紧张”;中间的一匹白马:"体态轻盈,前两蹄蹬着地面,后两蹄蹬着两块玉石,奋起若飞奔状,尾巴好似一团白云浮在空中";最后的一匹黑马:"嘴唇紧闭,把头高高地昂起,四蹄蹬在玉板上……脖子上的鬃毛一律竖起"。三匹奔马,各有各的特点。作者正是通过观察、比较,抓住了它们的特征,才写出了这篇成功之作。

说明事物表面上的特征,只能是读者对事物外部的特征获得印象;说明事物本质的特征才能使读者进一步获得比较深刻的认识。如《向沙漠进军》一文,在说明沙漠危害人类之后,接着根据沙漠的特点指出:它逞强施威的“武器”是“风”和“沙”,“进攻的方式”是风沙袭击和沙丘移动。我们采取的抵御办法是"培育防护林"和"植林种草"。但这只是守势,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文章接着指出,"征服沙漠的主要武器是水",

有了充足的水源,向沙漠进军就会取得彻底胜利。这就指出了“风沙”“植林种草”和“水源”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就说明了征服沙漠的本质问题。可是,为什么过去人类长期受害,却没有能征服沙漠呢?这是因为人类征服沙漠的远大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有实现的可能。这就进一步从社会方面说明了问题的本质。说明文只有透过现象,揭示本质,才能使读者对事物获得比较深刻的认识。

2.合理安排顺序

事物大多是具有复杂性的,必须从多方面去介绍,才能讲清楚它的特征。依据事物本身固有的条理,是将说明文写得条理清楚的根本保证。事物本身固有的条理顺序,一般说来,有以下几种:

空间顺序

是指按照物品的空间方位进行说明。或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或由内到外,由外到内;或由上到下,由下到上;或由前到后,由后到前等等。说明物品的形状、构造,一般采用这种顺序。《玉雕《三奔玉马》》,由前到后,一个绍三匹马的姿态,用的就是空间顺序。

时间顺序

是指按照时间发展的先后进行说明,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往往采用这种顺序。如《看云识天气》中有一段描写天气的变化,由晴转阴,由阴转雨(雪)有时间先后的顺序,天空的云随着这个时间的推移,也变化着不同的形态:卷云——卷层云——雨层云。就是按时间先后的顺序写的。

逻辑顺序

是指按照事物内部的联系和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来安排说明的顺序。由整体到部分,由主要到次要,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等,因此,说明文作者在考虑文章思路时也必须符合这些认识规律,才能使自己的文章正确地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同时又能适应读者的接受能力和欣赏习惯。如《大自然的语言》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共写了三段:第一段说,“首先是纬度”,第二段指出,“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第二个因素",第三段指出,"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这个层次Ⅲ页序的安排,就是由主次决定的。

以上说的是三种较为常见的说明顺序。应当指出的是,不要把这三种安排川顺序的方法看成固定的格式。事物是干变万化的,人们的认识是多角度的,说明的川顺序经常随着说明对象的改变而改变,是允许的,也是正常的。总之,说明事物要做到"言之有序",文章才能脉络分明,层次清楚,使读者一目了然。

3.选择说明方法

说明事物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

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指出被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把那些容易与之相混的对象同它区别开来,叫下定义。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分类别

把被说明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叫分类别。如《食物从何处来》把生物获得食物的途径和方法划分为"自养”和“异养”两类,然后分别说明。

举例子

举出实例进行说明,使内容具体化,叫举例子。《中国石拱桥》通过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使人们具体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用的就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列数字

用准确的数据说明事物的某些方面,这种方法叫列数字。如"笔全长13.5厘米,笔身约占3/5,笔帽约占2/5。顶端的活动小枢纽能自由伸出和缩进,像个乌龟头,长0.7厘米,笔挂长3.9厘米。"(《我的圆珠笔》)

作比较

就是通过比较说明事物和事理。例如《苏州园林》中,用苏州园林建筑的不对称与我国古代宫殿和近代的一般住房的对称进行比较,突出苏州园林的自然之美。

打比方

利用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之间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打比方。"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形象准确地说明了石拱桥的外形特征,这句话就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画图表

有时,单用文字说明难以做到明确、具体,这时就可以用画图列表的方式加以补充,这种方法叫画图表。《统筹方法》一文就用了这种说明方法。

引资料

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我们怎样选择说明方法呢?这要根据自己的文章而定,因为运用一些说明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更正确地说明事物。

4.语言描述准确

说明文的语言,和其它文体一样,都讲究用词准确,表述明白,这是写好各类文体章的基本要求。但是,说明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对文章的语言又有自己的特殊要求。说明文是以介绍知识为主的一种文体,无论是解说事物,还是阐明事理,都必须讲究科学性,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老老实实地说清它们各自的特点和本质,既不允许虚构夸大,哗众取宠,也不允许艰深晦涩,佶屈整牙。这样,说明文的语言就应该简洁明了,质朴无华,也就是语言要"平实"。

不过,讲究平实,并不等于推崇呆板。正如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所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也未尝不可以带一点风趣。”为了将事物解说清楚,将事理剖析明白,说明文的语言可以形象些;为了适应不同场合的说明需要,增强文章的可读性,说明文的语言

也可以活泼些。说明文的语言可以做到"平实"与"生动"的和谐统一。

语言的平实与生动,主要通过语言的运用来体现。不同色彩的词语不同特点的句式,不同形式的修辞,都可以形成不同的语言风格。除此以外,表达方式的选择,说明方法的运用,乃至结构形式的安排,对文章风格的形成也有重要作用。

指导二:不同类型的事物怎样才能抓住特征

特征是一个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标志。写说明文的目的就是要使读者深刻理解事物的本质特征。因此,准确把握事物的特征是说明文写作的首要问题。而要准确把握事物的特征,就必须学会观察,观察时要抓住"特征”不放松。

1.写作动物类说明文

在写作之前,首先要分清要说明的动物属于哪一种动物(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出许多类种,可查看各种资料)这类动物有什么共同特征,然后在弄清一类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此种动物的本质特征。要抓住其本质特征,其实就是要掌握它与同类动物的不同之处。这些特征包括:

外部形态———包括形体大小、肥瘦、高矮,头、身、尾、足等躯体各部位,毛色斑纹等。

生活习性——包括出生及生长的时间,活动的场所,对气候及周围环境的要求,寻食的习惯及喜吃的食物。这一内容,一要长期观察,二要调查研究。

生理结构——动物的生活习性往往与其内部的生理结构有关。比如北

雁南飞,是因为北方冬季寒冷的气候不适应他们生存,狗能看护家园,是因为他们有异常灵敏的感觉器官。

功能作用——动物的功能作用也是与其内部的生理结构分不开的,不同的生理结构使其有不同的功能作用。在解说了生理结构之后,再加入功能的介绍,会使文章对说明的动物介绍的更全面,更深入。如生态价值观赏价值,经济价值等。

2.写植物类说明文

第一要分清说明对象的纲目种属。浩瀚的植物王国自有它的家谱:裸子植物,被子植物;草本,木本;落叶树,常绿树;阔叶,针叶;观赏性,实用性;花草,树木····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出不同的家族。写作之前对于写作对象该属哪一族,应做到心中有数,如果不清楚的话,要求助于他人或书本,将此问题调查核实。弄清其当属哪一家族,才有可能了解其本质特征。第二,深入观察了解,把握全貌,集结内容。与动物相比,植物相对静止,便于深入细致地观察。

观察植物,首先看到的也是其外部形态。一般情况下,我们一眼能瞄准的是植物的叶、茎、枝、干、花、果,以及植物的大致轮廓。那么,观察时,就要首先辨认叶子的形状、颜色;茎的柔韧、刚直;枝的疏密、势态;干的粗细、高矮;花果的形色味,以及整体所呈现出的大致形状,伞状、冠状,或虬劲、或婀娜。

看了上面这些只是了解了植物的一部分,还有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根———植物生命的源泉。有些植物的根裸露于地面,其形色态易于观察得到,而有些则深埋在地下,这时观察便要和调查结合起来。

此外还要掌握植物各部分的职能及其功用。从经济、观赏、药用诸方

面研究它的价值。还可以介绍植物的生活习性、生存环境、栽培历史、栽培方法,最后将这些集结起来,便构成了植物说明文的血肉——内容。

3.要写建筑类说明文

首先要整体感知,描画轮廓。先从大处入手,粗线条描画其大致轮廓感知其整体艺术风格。其次要深入解说,剖析其内部结构。要说清说明对象是建筑群体还是建筑个体。如果是群体,就应先说明整体布局,再深入个体建筑了解其结构特点以及内部物品陈设。再者,要抓住最能体现建筑风格、建筑特色的地方,不惜笔墨,详加说明。至于不太重要的方面就可以一笔带过。最后,写作建筑类说明文最主要的是顺序。采用空间顺序时,一定要选好立足点。然后根据对象特点,用相应方位词表述出来(东南西北,前后左右,上下里外等)。

只要抓住了事物的“特征”,任何事物都会在你的笔下栩栩如生,不信,试试看!

优秀范文

初二上册第五单元

相关主题

我的生活少不了它 坎儿井 介绍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