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单元作文初三上册单元作文

初三上册第三单元写作:议论要言之有据

单元:初三上册第三单元 /更新:2022-12-26 22:25:34

写作指导

  • 写作要求
  • 写作提示

议论要言之有据

议论不仅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证明观点的材料。言之有据,才能让人信服。用来证明观点的材料,就是论据。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回顾学过的课文,试着分别摘出一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填入下表中。

在使用材料时,首先要确保材料准确,经得起推敲。列举事例或引用名言警句等都要真实准确。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为了阐述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作者列举了王阳明院中静坐、面竹而思的故事,这个故事出自明人钱德洪《王文成公年谱》,有充分的历史依据,而非作者的杜撰,因而能使人信服。我们在写作时,也应该先确认事例是否真实可靠,然后再使用;引用名言警句,要注意核对原文,保证引述准确。

其次,使用材料还应保证材料与观点一致。同学们也许都积累了不少名言警句和事例素材,但是有些并不能与你的观点相对应,如果选择它们来做材料,就起不到支撑观点的作用。比如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有的同学拿来证明“求贤若渴的精神很重要”就很有说服力,而有的同学拿来证明“失败是成功之母”,就显得有点牵强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事实论据时,不需要详细记叙事件本身,而要通过概括叙述以及对论据的分析,建立起材料与观点之间的联系;使用道理论据,可以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阐发,注意内在的逻辑性。

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还要注意材料的丰富性。比如可以用历史事件、生活事例、统计数据等做事实论据,用名言警句、民间谚语、精辟的理论等做道理论据。如《敬业与乐业》中,作者以百丈禅师不做事就不吃饭、佝偻丈人专心承蜩、总统与黄包车夫做各自工作的例子为事实论据,还引用了《礼记》、孔子、朱子的论述作为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综合运用,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写作实践

一 议论类文章中的论据,需要平时多积累。平时要关注生活,关心时事,多读书看报,勤动笔,多积累。比如,在自己的练笔本中开辟一个“素材库”专栏,把平时生活或阅读中发现的典型事例、统计数据、名言警句、精辟见解等,及时摘录下来,并按内容进行分类。

提示:

1. 确保素材准确,摘抄资料要注意其可靠性,不要道听途说;引用网络上的资料时要注意分辨真伪。如有可能,还可以根据素材的线索查找出处,看看原文是怎么说的。

2. 分小组定期展开交流。同学之间分享各自积累的素材,看看谁积累得多,谁积累的素材比较新颖。如果发现不准确的素材,也要帮助指出。

二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诚信,自古就是一种美德。欺诈、造假等不讲诚信的现象历来为人们所深恶痛绝。请以《谈诚信》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 600 字。

提示:

1. 关于“诚信”,可说的角度很多,要深入思考,多方开掘,选定一个角度,形成一个明确的观点。

2. 关于“诚信”的材料很多,注意围绕自己确定的观点,选取恰当的材料。

三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此你怎么看?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 600 字。

提示:

1. 要表明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

2. 选择与观点一致的材料,最好既有事实论据,也有道理论据。

3. 根据你的观点和材料列一个提纲,与同学交流,互相补充论据,在此基础上完成作文。

上一单元的写作训练,我们学习了如何做到“观点要鲜明”。但是,议论性的文章不仅要有观点,还要有充足的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样才能言之有据,令人信服。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是我们学习议论文写作的一个难点。难点的突破同样要以兴趣作为出发点,所以,选取生活中感兴趣的示例,逐步走入“议论要言之有据”是我们本单元写作的突破点。

什么是言之有据

议论不仅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证明观点的材料。言之有据,才能让人信服。用来证明观点的材料,就是论据。论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历史事件,生活事例,统计数据道理论据:名言警句,民间谚语,精辟的理论

如何才能做到言之有据呢?

1.使用材料时,首先要确保材料准确,经得出推敲。列举事例或引用名言警句等都要真实准确。在写作时,要先确认事例是否真实,然后再使用;引用名言警句,要注意核对原文,保证引述准确。

2.使用材料还要保证材料与观点一致。如果所用材料不能与观点相对应,就起不到支撑或证明观点的作用。使用事实论据时,仅需通过概括叙述对支撑观点有用的事件,然后再通过对事例的分析,建立事例与观点之间的联系,从而证明观点。使用道理论据时,要先找准这个论据支撑观点的逻辑联系,然后再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阐发。

3.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还要注意材料的丰富性。比如可以用历史事件、生活事件、统计数据等做事实论据,用名言警句、民间谚语、精辟的理论等做道理论据,两者可以交替使用。

选取论据的方法

一、选取材料,真实可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学生要能够“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论据是作者闻述或论证观点的根据,使用准确、恰当的论据,有助于提高文章的说服力,做到有理有据。论据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事实论据(包含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字等),另一类是道理论据(包括名人名言、公认事理、格言语、定律公式、自然科学原理等)。议论文中事实论据必须是最能反映客观现实的典型事例:道理论据应该能够正确地反映事物本质。无论使用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都要真实可靠,不能杜撰。如《敬业与乐业》一文中,引用庄子“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及孔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的道理来论证应该如何敬业,引述准确。

 因此,在议论文写作中,要想充分、严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就要有理有据,使用无可驳的事实论据及深刻、准确的道理论据。

二、注重选择,点石成金

学生平时积累了很多名言警句和事例材料,但是,这些丰富的素材有些并不能与自己表达的观点相对应,如果选取的材料不能支撑观点,无论自己多么喜欢,都要忍痛割爱。因此,要对掌握的材料进行筛选辨析,区别不同材料所蕴含要旨的细微差异。根据论证的需要,从不同角度对论据进行取舍,使论据与观点一致。

同时,在使用事实论据时,不要大篇幅地叙述事件过程,而要根据论证观点的需要有重点、有意识地突出所述事实论据和观点一致的地方,保证所述事实与观点相对应。也可以使用对比鲜明的材料,从正反两方面来进行阐述,注重文章内在的逻辑性。

三、旁征博引,论证有力

要使文章言之有据,论证严密,还要注意所用材料数量、种类的丰富性。学生积累了大量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那么,在使用时也要丰富一些。可以用历史故事、统计数据、生活事例作为事实论据,也可以用名人名言、俗语谚语、理论观点来作为道理论据抑或可以两者兼用。比如《敬业与乐业》中,既有百丈禅师不废劳作、总统与黄包车夫各司其职的事例,又引用孔子、庄子等的言论作为道理论据。充分使用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会大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注意问题

1. 议论文中引述事例要概括叙述。

议论文中的叙事,不同于记叙文的叙事。叙文中的叙事为刻画人物和抒情服务,要素要交代清楚,场景要描写,氛围要渲染,人物要刻画,写得比较详细。

议论文中的叙事为证明论点服务,叙述要简明概括。

议论文中的事例究竟该怎样叙述?

我们可以总结出一条公式:

“人物(在什么样的状况下),做了什么事(围绕论点),产生了什么结果(围绕论点)。”我们按照这个公式,用简洁的语言把事例表述清楚即可。

比如:有位同学准备选用下面的这则关于诚信的材料:

一架由东京直飞伦敦的波音747客机有353个座位,20名机组人员,然而在一次航行中,该航班仅仅搭载了一名女乘客。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该乘客身份不凡?为什么这架飞机的主人——英国航空公司会这么不惜血本呢?原来,这架飞机由于技术故障,不得不延迟20个小时起飞。当时,在航空公司的安排下,几乎所有的乘客都改变了计划,转乘其他客机,只有一位日本老太太山本莉子坚持留下来。英国航空公司最终按照民航的惯例,损失巨额成本费用,为这一名乘客照常飞行。

这则材料有二百多字,假如我们要在《谈诚信》这篇议论文中引用这则材料,就需要更简明的概述。我们参考这个公式来概括:

一架由东京直飞伦敦的波音747客机可搭载353名乘客和20名机组人员(事件主体及状况)。然而在一次航行中,由于技术故障,飞机需延迟20个小时起飞。当时,几乎所有的乘客都转乘其他客机,只有山本莉子留了下来。为了信守服务承诺,航空公司按照民航的惯例,为这一名乘客照常飞行(做法)。这为英国航空公司赢得了良好的信誉(行动的原因结果)。

2. 引述事例后要进行分析评价。

怎么对引述的事例进行分析,建立起材料与观点之间的联系呢?

①正面联想法:

先提炼出事例中与观点联系最紧密的那一点,再从正面展开联想。

例如,上面这个关于“诚信”的事例,如何进行评价?

我们来呈现一个完整的论证层次

:诚信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提炼出分论点)

一架由东京直飞伦敦的波音747客机可搭载353名乘客和20名机组人员。然而在一次航行中,由于技术故障,飞机需延迟20个小时起飞。当时,几乎所有的乘客都转乘其他客机,只有山本莉子留了下来。为了信守服务承诺,航空公司按照民航的惯例,为这一名乘客照常飞行。这为英国航空公司赢得了良好的信誉。(引述事例)

由此可见这家公司的经营理念,一次飞行成本的损失,与公司的信用造成的损失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只要获得了客户的信任与肯定,获得了用户的赞誉和口碑,公司一次业务的损失很快就可以弥补回来。(正面联想,分析评价)

②反面联想法:

同一个事例,我们也可以从反面联想,分析评价:

试想,如果英国航空公司仅出于成本考虑,取消飞行,那么在这位女乘客的心里,英国航空公司就是一个不守信用的公司。尽管表面看起来只是失去“一个乘客”的信任,但是企业形象和信用的损失则是无形的,“这一个”“那一个”累积得多了,最终会破坏企业诚信经营的基石。

优秀范文

初三上册第三单元

相关主题

议论文 谈诚信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