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大全

原来并不多余作文7篇

初一 · 字
1 原来并不多余

徐涵钰

长衫,布鞋,一木凳,凳子上是镇上唯一的磨刀匠;汗衫,蒲扇,几把钝刀,围观的是三五个年迈的老人。

再见那个磨刀匠,是在骄阳如炬的晌午。“磨剪子嘞……”吆喝声是从一条巷子里发出来的。巷子里很静,过道很长,路面是由一块块尺许见方的青石板密接嵌成的。“大爷,还磨剪子不?”我循声望去,一个男人提着个黑塑料袋正急匆匆地跑去。

曾听外公念道,如今上黄镇寄递物流网点全覆盖,实现了产品双向畅通体系,镇上的古法手艺店渐渐没落,村里人嫌这儿多余,要把这些店改造成综合便民服务站。我暗想,确实,这些刀子、剪子不就是几十块钱重买的事,都什么年代了,这种街头活儿早该被取代。那些手艺店,占着这块好地儿,简直是多余。物流四通八达,在家就能隔天收货,还需费这般气力跑来?

眼前,老人取下小凳,展开那个小破包,装着各式各样的磨刀工具。夕阳余晖,洒在他的脸上,布满皱纹,一道道曲折不均,好似古老墙壁上斑驳的印痕,爬上他的面颊,留下岁月的沧桑。他骑坐在板凳上,掏出砂布,擦拭掉剪刀表面的杂尘,动作十分娴熟。又拿出一块磨石板,在上面淋上一点水,随之双手按住剪刀。随着臂膀的伸缩,石板上的锈水也在不断地向下淌着,这样枯燥机械的动作不断重复之后,剪刀逐步恢复了原样,刃上也逐渐闪烁着光。我也看呆了眼,不禁发起愣来。

磨完刀,那个男人一脸满足地走了。我回过神来,好奇地询问老人为何不做做别的工种,何必这样走街串巷。他蹙蹙眉,而后又浅浅一笑:“现在的年轻人,刀钝了干脆换把新的,像我这样的磨刀匠自然愈来越少了,甚至发觉这是多余的工作。”说话间,他手上的动作没有停止,时而沾点水,继续磨。恍惚间,我觉得“很多人”中就有我一个,一股子惭愧之感油然而生,涌上心头。

“再说,还是有很多老人需要磨刀的。老辈传下来的手艺,我得守着。”老人温和的眼神中却充满了坚毅。他继续磨着,那刃上的光芒似乎愈发耀眼。离开时,我陷入沉思。回望磨刀匠,他略微驼背,但身影犹为坚毅。

越来越多的传统工艺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多余”似乎是它们最终归宿。庆幸的是,还有人愿意坚守,他们并不多余,相反,功不可没。

我彻悟,原来这街头活儿和那些老店并不多余,多余的是我们浮躁的内心与随波逐流的世俗。



2 我的老师
徐涵钰

她在看书,透过办公室的窗子。下午的艳阳洒在窗外的树上,光穿过枝叶,漏在走道一隅。正好,被揉碎的光形成光点,装饰在她身上。阳光之下,她的发丝也浸成了金色,眼睛里,闪着光。

十二岁的那年秋天,满目憧憬间,就在那个阳光极好的日子,披着阳光,她闯进了我的心头。“我姓朱,朱在《说文解字》中是赤心木的意思。”说罢,她在黑板上画下一颗简易的树苗。那一刻,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朱老师50多岁了,可能称不上年轻人,但有时她又和我们一样,正值青春,有着少年般的活力与生机。她时不时就会向我们晒出自家的小布偶猫,讲述着毛孩子的搞怪日常与奇妙经历,笑意中漾起浅浅的梨涡,好似讲述着她的孩子那般宠爱而自豪,就连屏保都是满屏的猫咪,甚至她的头像是自己手绘的小猫水彩画,在她的笔下,胖乎乎软绵绵,甜甜腻腻地赖在你前边。朱老师是个爱猫狂魔,因而独爱南宋文学家兼“资深铲屎官”陆游写的诗,但凡课文中有关陆游的诗词,她总会打开话匣子,再次聊起与诗人的共鸣之处。她说,她的语文课不应该死板而应该更有活力,所以她的课上,学生总带着笑意。每次我们一股脑儿地围上她时,就像我们的知心朋友,和我们开起玩笑,像晚春的微风,带着些柔和,掺着些温暖。

课余的闲聊是愉悦的,是轻松的,学习过程一定是苦的,但朱老师便是留在我记忆中的一抹芬芳。面对枯燥而乏味的作文,我常没有思绪,无从下笔。在她的带领下,文字渐渐成为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她在刚开学就告诉我们,摒弃满分作文的死板套路,不要雨中送伞,不要妈妈半夜背我去医院,周记随笔,灵感最重要,无论多随意,应让真情流露于笔尖,同时,她也会寻找文章与我们分享。

我的每一篇周记,朱老师都会写下评语。不是只有我,是我们所有人。我们每篇习作她不会敷衍而过,或许她对语文有着真挚的热爱,或许在选择教语文时,就已经决定好了,既要今朝醉,也要万年长。作文中每次圈画,宛如丝丝缕缕,绕人心襟,亦如小小的种子生根发芽,冒出稚嫩的幼叶,等待一日尽情的绽放。

如果从百花中选取一种,朱老师真的就像一朵莲花,一朵被文艺浸染蕴含古典的知性与深厚底蕴的莲花,纵使岁月无情地在她脸上留下痕迹,可淡淡的皱纹依然掩盖不住她对文字深沉的爱意。我走在文学的道路上,因为有她,才坚持下去。她亦是我心中的靠山,因为有她,我摔落山崖时,才有底气,才有勇气。

缓过神来,抬眸,我就望她在对楼。我向她招手,她也回挥着——下午的阳光照在走道里,照在她身上,她的笑如莲花一般。



3 不一样的江南秋

徐涵钰

童年记忆里的江南,好像是画师手下一幅泼墨水墨画——潺潺流淌的流水,静静拱立的小桥,悠悠晃动的拂柳。不知道多少年,流水变了,小桥变了,垂柳变了,唯独江南韵味亘古不变。

不知何时起,“江南的秋”总与“烟雨”“朦胧”“迷漫”等些词联系在一起。我曾想,江南的秋,一定是阴雨连绵的美吗?水汽氤氲缭绕之中,是否隐藏着别样的美?

这次秋天回到乡下,我又寻到了不一样的江南。

看着田野里满眼的金黄,思绪却又回到了从前。外公在田间驼着背努力地耕种,挑着肥给小苗吃,拿着工具一点点地除草。佝偻着身子,“挥舞”镰刀,娴熟而迅速地收割麦子。嗅着清新的泥土味,品着阵阵麦香,甚是惬意。细品这片土地的芬芳,空气中弥漫着清甜。我沉浸于萦绕在云梢的稻香,那自由的稻香,彷佛也嗅到了阵阵朴实而纯净的味道,那是外公的辛劳吧。

外婆捧来几把脱去外壳的新鲜稻谷,原本金黄硬实的稻穗,变得白花花,嫩生生的,饱满而厚实,还带着些淡绿。我缓缓前行,往前,再往前,站在已然添了几许金黄的稻田里,随着一阵略显凉意的风吹来,看着一层一层的稻浪,闭上眼,仿佛听到了一段大地的呼唤,嗅到了一丝丰收的喜悦。漫山遍野铺满了野生稻穗。如果说针叶树和山艾是独舞演员,那么稻田就是一个芭蕾舞团。大风刮过,每根稻秆都跟随大家一起律动,宛如无数位芭蕾舞者一个接一个弯下腰来,在金黄的稻田表面留下四痕。

我想,这就是属于秋季江南的韵味吧,静谧的风拂遍整个稻田,枯藤老树昏鸦的悲凉,小桥流水人家的悠远,亦或是烟雨江南雨后天晴的清新淡雅,就在这无数的瞬间,江南又幻化出另一个丰富且饱满的世界,她概括了江南的轮廓,概括了不一样的江南的秋,不张扬,不吹嘘,暗传稻香,暗传芬芳,让人觉得愈发可爱。

一阵秋风略带寒意,轻轻地拂面而过。染红了枫叶,吹黄了稻海,洒下一片金黄。天边,秋色绵延远去。

查看全文
相关主题:多余 初一写事

作文点评

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