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大全

光——浅读鲁迅1716字

高中 · 1716字
光——浅读鲁迅
金典
鲁迅先生1936年辞世,距今已84年。在这84年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当我们直视这片土地的更深处和我们内心的更深处,仍需要鲁迅先生这道“光”来照亮。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

是从心里的欢喜”

阿长,一个爱说闲话、迷信唠叨的劳动妇女,却“有伟大的神力”,她穿着蓝布衫的身影,她买的那本“三哼经”从此烙在了迅哥儿的心中。“仁厚黑暗的地母呵,远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那是鲁迅先生发自肺腑的对长妈妈真诚的祝福和怀念。

藤野先生,这个戴着眼镜的解剖学老师,在鲁迅只身留学日本时,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为他修改解剖图,添改讲义。鲁迅始终对其怀有崇高的敬意,“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并且增加勇气了。”

萧红,一个漂泊的青年作家。鲁迅一边对其潦草的书写“深恶痛绝”,一边仍仔细展读写来的每一封信,真诚地关心扶植青年人。

从鲁迅先生与这些人的交往中,我读到他待人热情真诚,为人乐观爽朗,闪耀着的品格的光芒。



“肩住了黑暗的闸门,

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

鲁迅先生说,要使孩子更好地成长,“开宗第一,便是理解”(《我们现在如何做父亲》)。他的儿子海婴说鱼丸不新鲜,却没人相信。他呢,则是拿来尝了尝,发现果然不新鲜,而后说:“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他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还发现,封建教育下的儿童所能看的书是宣传封建迷信之书,还“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劣的《儿童世界》之类,另想到别的国家儿童用书的精美。”他还严厉批评了“卧冰求鲤”等故事对儿童的伤害。他站在儿童的角度思考,为儿童鸣不平。

“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教育是困难的,更是需要责任与爱的。鲁迅先生,这位父亲,肩负着时代的沉重黑暗,却依然能给孩子真挚、澄澈的爱。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

我便是唯一的光。”

人们将鲁迅先生誉为“民族魂”。许寿裳曾在《亡友鲁迅印象记》中谈到鲁迅与他常常讨论三个大问题:怎样才是最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针对这三大问题,鲁迅先生用毕生时间孜孜不倦地研究。

先生自弃医从文以来,便回国办报刊、写文章,都是为了唤醒国人。先生写阿Q难得赌赢了,得了银元,却被偷了。回去时候不能说服自己。他感觉很难受,就抽自己耳光,然后得了胜一般舒服了。阿Q他无法原谅自己,更无能为力释怀,只能惩罚自己来获得精神上的救赎。鲁迅先生对国人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哀的是其麻木不仁又自私自利的思想,怒的是其堕落黑暗但毫无改变之心。他以笔为矛、以纸为盾,撕开了中国社会的包装,以期人性的苏醒。

先生在真正读懂了人性后是否会有无奈与悲哀?在写这些文章时心中是怎么想的?是对社会的控诉还是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先生在每个深夜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时,是否设想过未来的中国究竟会不会因为他这样的努力而有所改变?我们好像很了解他,随便在网上一搜,便会弹出鲁迅最详尽的生平;我们又好像一点也不了解他,在面对这样一个伟大而艰难的理想——找回中国人的人性时,是否会有疲倦,与感慨。

在那个动乱不安的年代,先生以强大的精神毅力与不朽的人格品质开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新篇章。

在近百年后的今天,我们是否因为鲁迅先生所写的文章而有那么一点渴望奋斗的理想呢?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是祖国的未来;而理想,则是你披荆斩棘的动力。罗翔教授曾说过:“您准备好了吗?跟人类伟大的灵魂对话,用他的利斧劈开你那冰冷、傲慢、自恋、自怜的内心。”学习与阅读是你审视自己内心的一面镜子,也只有通过学习与阅读,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为中华之崛起蓄势努力。一个人的力量纵然微小,但只要我们凝聚起来,便是最亮的光。我想,这会是先生所想看到的吧。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鲁迅《热风·随感录四十一》
查看全文
相关主题:

作文点评

相关作文